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关注  > 正文
通讯!临汾市博物馆:“日月相抱”中听文物诉说千年古事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时间:2023-06-29 12:00:10

10万年前,丁村人在这里繁衍生息;4300年前,帝尧在陶寺建起最早的“中国”;2600年前,晋文公在此成就霸业……这里是最早中国,这里是晋国古都。


(相关资料图)

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山西临汾,历经数十万年,文明的汁液已经渗进她的底蕴和灵魂,植入到城市的发展中,融合在市民的生活里。

在风光旖旎的临汾市汾河生态公园,青松翠柏环绕间,以“日月相抱”为造型的临汾市博物馆尽显优雅大气。它的设计理念源于象征“日月交辉”的陶寺古观象台,自2018年开馆,成为众多文博爱好者竞相打卡之地。

俯瞰临汾市博物馆。

“临汾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我们在保证学术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以别出心裁的展陈方式和最前沿的手段让文物活起来,打破博物馆‘千馆一面’的模式,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临汾市博物馆负责人介绍说。

据悉,临汾市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现藏文物15万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01件(套),尤以青铜器、陶瓷器、木版年画等最具特色。博物馆基本陈列“表里山河”包括“远古足迹”“最早中国”“晋霸春秋”“千秋平阳”等4个展厅,从远古到明清,将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铺展开来。

“远古足迹”展厅通过对丁村遗址、柿子滩遗址、枣园遗址等考古成果的深入解读,展示了早期智人在临汾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丁村坐落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城南5公里处,是一个只有200多户,1000多人的小村庄,却拥有两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是闻名于世的丁村遗址,另一处是明清保留至今的丁村民宅。丁村遗址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周口店以外发现的首个大型旧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中国历史上早期智人和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空白。

丁村人牙齿化石。

“这是3枚丁村人牙齿化石的复制品。这些牙齿呈铲状,铲状牙齿正是黄种人的特征。”临汾市博物馆陈列展览部工作人员介绍,丁村人的化石非常少,但对于了解中国古人类的连续演化进程非常重要。丁村人属于早期智人阶段,上承北京人,下启山顶洞人,处于向现代人进化的关键阶段。

在第二展厅入口处,一件彩绘龙盘引人驻足。“陶寺遗址的早期王级大墓共出土4件彩绘龙盘,这是其中1件,也是我们的镇馆之宝。”该负责人介绍说。

陶寺位于今山西省南部临汾平原,东临汾河,背靠崇山。4000多年前,这里土壤肥沃、水源充沛,适合农耕。陶寺文化早期已开始筑城。到了中期,城址迅速扩张,宫殿区、仓储区、墓葬区等功能区一应俱全。陶寺文化晚期,功能区废弃,城墙毁坏,陶寺遗址成为一般性的聚落。“陶寺遗址存在明显的等级分化和社会分工,表现出早期都城的雏形。”

彩绘龙盘。

说山西,不能不说晋国。晋国是周代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始建于西周,创造了璀璨的晋文化。在“晋霸春秋”专题,展示了晋与三晋波澜壮阔的文化风貌,其中,代表晋国遗址博物馆的晋国文化重器在此展示,史书上未有记载的霸国遗址霸伯墓葬整体套箱、漆木器壁龛展示,更是实验室考古进博物馆的特色典型。临汾是晋国的核心,是晋霸春秋的策源地。霸国墓地出土的铜鸟盉造型奇特,通体布满精美纹饰。铜鸟胸腹部向前斜伸一管状长流,尾下腹底有一象首足,象鼻外卷。有专家认为它是酒器,也有学者根据与它一同出土的铜盘推测,它们是古代贵族在祭祀、宴饮等场合用来洗手的器具。

在“洪洞大槐树”的一块展板上,介绍了600年前迁徙的队伍从洪洞大槐树下开拔,成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明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遍布河南、山东、河北等18个省市500多个县份。经过600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今天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

临汾市博物馆展览一角。

一件石器时代的尖状器、一件三足陶鬲、一件青铜簋、一件刻花梅瓶、一个智能机器人模型……中华文化的传承、中华文明的持续性,在临汾市博物馆得以完整的展示,在临汾这片古老的大地上体现的如此脉络清晰。

在这里,抓一把泥土都能嗅出文化的气息,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一句“所有旅行都是出发,到了临汾咱是回家”更是叩响了众多游子的故土情结。(摄影 卢鹏宇)

标签:

相关新闻

X 关闭

X 关闭

精彩推荐